德化陶瓷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德化陶瓷艺术大师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他们在传承“瓷圣”何派技法的同时,不断融入现代社会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紧跟时代;他们尽自己所能,为德化陶瓷发展尽心尽力。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庄少卿就是其中一位。
庄少卿,1972年出生于福建德化,雕刻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闽派雕刻艺术大师、皛垚陶瓷厂艺术总监。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创作中的庄少卿
人若从心,万般自在
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之一,而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德化瓷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但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德化周边连绵群山,与外界联系比较困难,尽管如此,当时亦形成一条沟通外面的官道——瓷帮古道,而庄少卿的家就在瓷帮古道边,他在很小的时候便喜欢上了家乡的陶瓷。
瓷帮古道不仅把德化瓷销往世界,也在周边形成了浑厚的陶瓷文化。耳濡目染后,就特别喜欢家里祖传下来的几尊佛像。小时候,庄少卿时常要去山里放牛,闲着无事,想着女娲捏土成人的故事,他就模仿起家里的佛像,玩起捏土成佛的游戏。庄少卿慢慢开始迷恋上了陶瓷。
“陶瓷创作需要匠心。”庄少卿对陶瓷创作有着匠心般的追求,这种匠心,是踏实而认真的信仰,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让生命沉淀下来,这样不管做什么都会让自己无比舒心、万般自由,才能让人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使人专注、聚焦。
《披座观音》
《坐岩自在观音》
止泊返乡,一空依傍
在深圳18年的时间里,庄少卿已经在那站稳了脚跟,也积累了无数的经验,但是庄少卿夫妇厌倦了异乡漂泊的生活,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德化。于是毅然决定回德化发展。谈及这时,庄少卿说,在深圳做雕塑时是一直在给别人做,没有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想改变一下这种状态,也很喜欢德化整体的艺术创作氛围,于是在2011年时和妻子返回德化,创办了“皛垚陶瓷工作室”。
因之前的工作让他们相当熟悉雕塑的技巧,转入德化传统雕塑之后也自然得心应手。他们全心投入沉浸在白瓷创作中,从一开始的“仿何”,到后来慢慢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大约三年时间,庄少卿夫妇一直沉浸于“仿何”技艺,他们在继承前人优秀的传统风格和技法之余,还结合瓷土的特性,博采众长,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传统雕塑作品,深受业界人士的好评,更奠定其重拾德化传统的决心。
《念佛不忘救国》
庄少卿擅长“名僧”创作。比如作品《慧能大师》,大师身着长袍,双目祥和、长耳下垂,盘坐一方石之上,形象准确、生动传神。作品以德化瓷为载体,风格行云流水,配之以奶油般的白釉质地,雕法圆软深秀、衣纹线条动感十足。方形石座上刻的是他写的一句话,让人看后,顿觉积极、健康、向上;《念佛不忘救国》和《无上清凉》运用雕塑的技法,结合德化白瓷的特性,栩栩如生地把弘一法师端庄、慈祥的人物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本焕长老》以德化白瓷为载体,运用现代与传统的雕塑表现手法,把长老慈祥、和蔼、可亲的形象呈现出来,让人心生敬畏……
《慧能大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了更加精湛技艺和艺术思路后,庄少卿夫妇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思想的题材。在谈及有没有想创作国外的作品时,庄少卿说,有尝试去做西洋的断臂维纳斯,反响也还不错,但是后面并没有继续更加深入的去研究创作,因为感觉不太适合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于是转变思路,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于是开始了长时间的资料收集和思索,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自己非常喜欢和敬仰的弘一法师身上。
为了创作弘一法师,他仔细研读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观察研究弘一法师的图像,参考观摩给中弘一法师的造像,还多次前往泉州开元寺,力图将弘一法师全面了解透彻。从构思造型到打出泥稿,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经历数十次的修改,刚开始以为觉得应该不会难,但真正接触实践了之后,才发现想创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最后在不断坚持努力下,弘一法师作品终成。
笑容微露,目视前方,双手手心向上轻轻交叠,仿佛捧着交集的悲欣;法衣宽腰阔袖,重磅下垂,端庄严整又自在无碍。作品呈现的弘一法师心如明月、法喜充盈,已然具足万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
后面庄少卿夫妇把这件共同创作的作品命名为《一轮明月》。2015年一轮明月问世后,可谓是“一炮打响”,先后获得了第三届中华工艺精品奖金奖;2015年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精品展“善艺杯,天工开物奖”,2015年第二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福雕奖”荣获金奖等奖项。这些奖项给予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之后才陆续创作出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印光法师和弘一法师合称《民国四僧》。
只有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自己苛刻,你才能让精品出现。”——庄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