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01 宁波材料所碳化硅先驱体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经过规划论证,将“高性能先驱体分子结构设计与陶瓷转化”作为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之一,在中科院和宁波市“3315计划”A类的支持下,着重对先驱体的定制化、高效转化和工程化开展攻关,在前期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并成功搭建了固态聚碳硅烷和液态聚碳硅烷两个中试平台,这为后续工程化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液态先驱体中试平台已通过运行调试,成功合成出公斤级聚碳硅烷目标产物。 02 “泡沫瓷砖”1000℃高温不变形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绿色新型建材泡沫陶瓷,不但能够保温、防潮、隔音,还能防火,在1000℃高温下也不变形。该成果通过调变泡沫陶瓷的组分,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如火电脱硫塔中产生大量的稀硫酸和冷热突变的温度。超轻的密度使其能够长期漂浮水面,可用于救生设备或海上养殖和种植等应用,同时也是我国未来规划建筑用保温阻燃隔音的优质材料。 03 兰州大学在刚玉纳米颗粒制备领域取得进展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建功教授团队用20年时间,已经研制出制备韧性氧化铝陶瓷的原料——刚玉纳米颗粒,该项成果于5月29日以评论的方式,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团队制备的刚玉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均高于100㎡/g,否定了该领域知名科学家Ferdi Schüth教授团队此前在Science上发表的至今尚无人制备出比表面积高于100㎡/g的刚玉纳米颗粒的结论,并且研制出了平均颗粒尺寸3.3纳米的刚玉纳米颗粒。 04 中国科大实现通讯波段碳化硅色心的室温自旋操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碳化硅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王俊峰等人与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碳化硅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温相干操纵,并且实现了单个NV色心的可控制备和光探测磁共振谱的探测。 05 新疆理化所在高致密度高温热敏复合陶瓷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常爱民研究团队,利用冷烧结技术和传统固相反应烧结工艺相结合,从复合陶瓷相结构入手,选取具有四方相的白钨矿CaCeNbWO8和具有正交相的钙钛矿LaMnO3复合,实现高熔点高烧结温度0.3CaCeNbWO8-0.7LaMnO3复合陶瓷材料的致密化(相对密度高达94.5%)。 06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发布新成果 8月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公布实验室多孔陶瓷及复合材料团队最新科研成果——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制砂机衬板,将有力解决机制砂石行业痛点问题。 07 上海硅酸盐所固态电解质陶瓷材料研究获进展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团队提出基于表面锂供体反应的固态电解质陶瓷材料制备及固态正极内部界面适配策略。利用LLZO粉体近表面层及其表Li2CO3、LiOH等自发反应惰性层作为锂供体,提供反应锂源,与特定金属氧化物反应,在LLZO表面生成空气稳定的活性功能衍生层,从根源上解决了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差的问题。
0